腎臟保健新知
近期 護腎益生菌 研究的焦點
由於益生菌具有多種促進健康的作用以及對抗包括慢性腎病在內的特定疾病的內在能力,作為一種天然生物療法。腸道微生物群最近已成為慢性腎臟病進展和併發症的重要因子。
由於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具有高度菌株特異性,因此根據功能生物標誌物的表達預選合適的益生菌菌株至關重要。迄今台灣已有教學醫院人體臨床實驗發表的次世代專利護腎乳酸菌株。
何謂親蛋白尿毒素
硫酸吲哚酚在體內的生成主要是由胺基酸代謝而來,當吃入的蛋白質經過分解後,會產生色胺酸(tryptophan),會由腸道細菌作用代謝成為吲哚(indole),經腸道細胞吸收後會進入血液循環到肝臟細胞,被代謝轉化為具有細胞毒性的游離型硫酸吲哚酚,在血液中會結合白蛋白(albumin),成為親蛋白尿毒素經由血液循環到腎臟或其他器官對細胞造成毒性,造成腎臟病惡化 。
親蛋白尿毒素在腎臟病人體內蓄積
硫酸吲哚酚在體內正常情況下可被腎臟有效排除,但腎功能不良者,無法排除親蛋白尿毒素,所以會大量累積在體內,再經由血液循環到腎臟或其他器官對細胞造成毒性,由於會和白蛋白結合,分子量太大即使透析也無法有效移除親蛋白尿毒素。
慢性腎臟病患者從第二期開始,由於腎功能受損無法有效將親蛋白質的尿毒素從尿液排除體外,因此隨著腎臟病患者病程進展,體內累積的親蛋白質的尿毒素濃度會越來越高,對腎臟傷害越來越大。
親蛋白質的尿毒素特性
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的惡化和尿毒素息息相關,尿毒素能誘發炎症反應與增加氧化壓力,而促使腎絲球的硬化與間質的纖維化,更加重腎功能的衰退尿毒素中的親蛋白質的尿毒素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的惡化及預後不良有著重要的影響,經由血液透析也無法有效地清除。慢性腎臟病患者從第二期開始,由於腎功能受損無法有效將親蛋白質的尿毒素從尿液排除體外,因此隨著腎臟病患者病程進展,體內累積的親蛋白質的尿毒素濃度會越來越高,對腎臟傷害越來越大。
硫酸吲哚酚 Indoxyl Sulfate 的對策
尿毒症疾病被認為是由於有機廢物的積累,即通常由腎臟清除的所謂尿毒症滯留溶質 (URS)。苯酚和吲哚等沿著胃腸道產生, 過去提出了許多針對 URS 的治療方法: 包含飲食蛋白質限制、
減少吸收(口服活性炭)、通過腎臟替代療法(長時間和/或更有效的透析、吸收膜、腎
移植),調節細胞通道(有機陰離子轉運蛋白和抗氧化劑)等。不幸的是,大多數這些治療都顯示出固有的缺點: 不易落實,副作用、高成本、效果不明顯、非透析的患者無法使用。因此專家回到尿毒素產生源頭找解決腎臟病尿毒症方法: 發現
1.益生菌在減少尿毒症毒素產生和改善腎功能方面的功效已在體外模型以及動物和人類進行研究。
2. 迄今為止,研究這種新型療法的干預試驗的質量仍然不足, 並非所有益生菌都有效, 必須慎選有人體實驗證實發表的護腎乳酸菌菌株。
配合衛教重要性
腎功能不良危險因子很多,尿毒素只是其中之一,腎友應積極配合醫院衛教師飲食建議,並配合醫師處方按時服藥。
對慢性腎臟病友而言,低蛋白飲食搭配護腎乳酸菌、益生元是很好的營養對策。